膾
膾
简体: 脍
分类: 生僻字
拼音: kuài
部首: 月 部外笔画: 十三画 总笔画: 十七画
繁部: 肉 部外笔画: 十三画 总笔画: 十七画
笔顺: ノフ一一ノ丶一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
仓颉: BOMA 四角号码: 78266 Unicode编号:U+81BE 五笔86/98: EWGJ
基本字义解释
● 膾kuài ㄎㄨㄞˋ
◎ 见“脍”。
英文翻译
minced meat or fish
康熙字典
【未集下】【肉字部】膾 ·康熙筆画:19 ·部外筆画:13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古外切,音儈。【說文】細切肉也。【玉篇】肉細切者爲膾。【釋名】膾,會也。細切肉令散,分其赤白異切之,已,乃會合和之也。【韻會】肉腥細者爲膾,大者爲軒。【禮·曲禮】膾炙處外。 又【博雅】膾,割也。 又【廣韻】魚膾。【詩·小雅】炰龞膾鯉。 又【韻會】國名。堯欲伐宗膾。宗膾,小蕃國。 【集韻】或从魚。鱠。
说文解字
【卷四】【肉部】膾
細切肉也。从肉會聲。古外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