繜
繜
分类: 生僻字
拼音: zūn
部首: 糹 部外笔画: 十二画 总笔画: 十八画
繁部: 糸 部外笔画: 十二画 总笔画: 十八画
笔顺: フフ丶丶丶丶丶ノ一丨フノフ一一一丨丶
仓颉: VFTWI 四角号码: 28946 Unicode编号:U+7E5C 五笔86/98: XUSF
基本字义解释
● 繜zūn ㄗㄨㄣˉ
◎ 古时妇女穿的一种裤子。
● 繜zǔn ㄗㄨㄣˇ
◎ 〔繜绌〕古同“撙黜”,自谦退让,如“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,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。”
康熙字典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繜 ·康熙筆画:18 ·部外筆画:12
【廣韻】祖昆切【集韻】租昆切,𠀤音尊。【說文】薉貉中女子無袴,以帛爲脛室,用絮補核,名曰繜衣,狀如襜褕。【急就篇】禪衣蔽膝布母繜。【註】黃氏曰:江東謂鷦鷯爲布母。布母繜,繜,小衣也,猶犢鼻。 又【屈原·離騷註】總總猶繜繜,聚也。 又【集韻】兹損切。【荀子·不苟篇】不能,則恭敬繜絀,以事人。【註】繜,與撙同。絀,與黜同。謂自撙節貶損也。
说文解字
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繜
薉貉中,女子無絝,以帛爲脛空,用絮補核,名曰繜衣,狀如襜褕。从糸尊聲。子昆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