癰
癰
简体: 痈
分类: 生僻字
拼音: yōng
部首: 疒 部外笔画: 十八画 总笔画: 二十三画
笔顺: 丶一ノ丶一フフフ丨フ一フ丨一フノ丨丶一一一丨一
仓颉: KVUG 四角号码: 00115 Unicode编号:U+7670 五笔86/98: UVKY
基本字义解释
● 癰yōng ㄩㄥˉ
◎ 见“痈”。
英文翻译
carbuncle, sore, ulcer, abscess
康熙字典
【午集中】【疒字部】癰 ·康熙筆画:23 ·部外筆画:18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於容切,音邕。【說文】腫也。【廣韻】癰癤。【釋名】癰,壅也。氣壅否結,裹而潰也。【正字通】惡瘡也。有疵癰,赤施,兔齧,走緩四淫。厲癰,脫癰諸名。皆氣血稽留,榮衞不通之所致也。【後漢·律曆志】驚蟄晷長八尺二寸,未當至而至,多病癰疽脛腫。 又地名。與雍州之雍通。【後漢·獻帝紀】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。【註】謂金城,酒泉,墩煌,張掖。 又邕上聲。【戰國策】夫癘雖癰腫胞疾。【釋文】癰,委勇反。 【集韻】亦作臃。又書作𦡈。【韻會】或作𤻕。
说文解字
【卷七】【疒部】癰
腫也。从疒雝聲。於容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