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
繁体: 恆
分类: 通用字、常用字
拼音: héng
部首: 忄 部外笔画: 六画 总笔画: 九画
繁部: 心 部外笔画: 六画 总笔画: 九画
笔顺: 丶丶丨一丨フ一一一
仓颉: PMAM 四角号码: 91016 Unicode编号:U+6052 五笔86/98: NGJG
基本字义解释
● 恒héng ㄏㄥˊ
◎ 持久:恒心。恒久。恒定。恒齿。永恒。恒星。恒温。
◎ 经常的,普通的:恒言。
◎ 姓。
英文翻译
constant, regular, persistent
详细字义解释
◎ 恒 恆 héng
〈形容词〉
(1) (会意。金文,从心,从月,从二。“二”,表示天地。本义:永久,永恒)
(2) 同本义
恒,常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恒者,久也。——《易·序卦传》
恒,德之固也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传》
无恒安处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以求其恒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(3) 又如:恒牙(恒齿。永久齿);恒风(持续吹佛的风);恒舞(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);恒制(长久不变的法则)
(4) 寻常;普通
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
人恒状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(5) 又如:恒态(常态);恒恣(经常的状态);恒情(常情);恒品(常类;常物);恒士(常人,平凡的人);恒常(正常的规律);恒医(普通的医生);恒言(常用的言语)
词性变化
◎ 恒 héng
〈名词〉
(1) 恒心,持之以恒的决心。如:有恒
(2) 规律;法则。如:恒式(常规;常法);恒典(常典;常制);恒例(常规,惯例);恒规(常规)
(3) 即恒山。古山名,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。五岳中的北岳
五岳:华、 岱、 恒、 衡、 嵩。—— 张华《博物志》
◎ 恒 恆 héng
〈副词〉
(1) 经常,常常
人恒过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国恒亡。
恒答言见。——三国魏· 邯郸淳《笑林》
(2) 又如:恒谈(常谈);恒常(常常;经常)
康熙字典
【卯集上】【心字部】恒 ·康熙筆画:10 ·部外筆画:6
【字彙】俗恆字。
相关词语
八恒河沙 不恒 不守恒 常恒 陈恒弑君 电荷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 恒规 恒常 恒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