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
亳
分类: 通用字
拼音: bó
部首: 亠 部外笔画: 八画 总笔画: 十画
笔顺: 丶一丨フ一丶フノ一フ
仓颉: YRBP 四角号码: 00714 Unicode编号:U+4EB3 五笔86/98: YPTA
基本字义解释
● 亳bó ㄅㄛˊ
◎ 〔亳州〕地名,在安徽省。
英文翻译
name of district in Anhui; capital of Yin
详细字义解释
◎ 亳 bó
〈名词〉
(1) 古都邑名。商汤的都城。相传有三处
(2) 谷熟为南亳,汤都,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
(3) 蒙为北亳,汤受命为盟主之处,在今河南偃师县西
(4) 偃师为西亳,传说汤攻夏时所居
(5) 县名(亳县,在安徽)
康熙字典
【子集上】【亠字部】亳 ·康熙筆画:10 ·部外筆画:8
【唐韻】旁各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白各切,𠀤音泊。商湯所都。契封商,湯始居亳。皇甫謐曰:梁國有三亳。南亳在穀熟。卽湯都。北亳在蒙,卽景亳。湯所受命地偃師爲西亳,卽盤庚所徙。【通雅】宋州穀熟縣卽歸德之考城縣。考城今有亳越,有大蒙,小蒙。章本淸云:湯遷南亳,卽歸德府。亳一作薄。【荀子·議兵篇】古者湯以薄。【註】與亳同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山陽郡有薄縣。【註】湯居亳。【說文】亳,京兆杜陵亭名。則又一亳也。又【書·立政】三亳阪尹。【傳】與皇甫說同。孔安國云:亳人歸文王者三所,爲之立監,故爲三亳。 又【廣韻】亳,國名。春秋𨻰地,漢爲沛之譙縣,晉爲南兗州,後周爲亳州。
说文解字
【卷五】【高部】亳
京兆杜陵亭也。从高省,乇聲。㫄各切文四 重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