袴
袴
分类: 生僻字
拼音: kù
部首: 衤 部外笔画: 六画 总笔画: 十一画
繁部: 衣 部外笔画: 六画 总笔画: 十二画
笔顺: 丶フ丨ノ丶一ノ丶一一フ
仓颉: LKMS 四角号码: 34227 Unicode编号:U+88B4 五笔86/98: PUDN
基本字义解释
● 袴kù ㄎㄨˋ
◎ 同“裤”。
英文翻译
pants; trousers; panties
详细字义解释
◎ 袴 kù
〈名词〉
(1) (裤的异体字)成人满裆裤及小儿开裆裤的通称
溪边布谷儿,劝我脱布袴。——宋·苏轼《五禽》
(2) 又如:袴褶(骑兵的战服);袴靴(指军服);袴口(裤口。裤管的边缘;裤管);袴子(裤子。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,有裤腰、裤裆和两条裤腿)
(3) 通“胯”( kuà)。臀下两大腿之间
出我袴下。——《史记·淮阳侯列传》
(4) 又如:袴下之辱(有才能的人未显达时受的耻辱)
康熙字典
【申集下】【衣字部】袴 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6
〔古文〕絝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𠀤苦故切,音庫。【急就篇註】脛衣也。【釋名】袴,跨。兩股各跨別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大袴謂之倒頓。【郭註】今雹袴也。小袴謂之䘨𧘈。【郭註】今𧝜袴也。【又】齊魯之閒謂之䙭,或謂之櫳,關西謂之袴。【禮·內則】衣不帛襦袴。【王充·論衡】趙武藏于袴中。 又袴褶。【吳志·裴松之註】呂範釋韝著袴褶,執鞭詣闕下。【晉書·輿服志】袴褶之制,未詳所起。 【韻會】《馬韻》通㡁,《禡韻》通胯。【正字通】兩股閒曰胯。通作跨。袴自是脛衣,必謂胯與袴同,無此事理。
相关词语
弊袴 膏梁纨袴 膏粱纨袴 佛光袴 歌袴 廉袴 廉公袴 久袴 袍袴 溺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