茬
茬
分类: 通用字、次常用字
拼音: chá zhā
部首: 艹 部外笔画: 六画 总笔画: 九画
繁部: 艸 部外笔画: 六画 总笔画: 十二画
笔顺: 一丨丨一ノ丨一丨一
仓颉: TKLG 四角号码: 44214 Unicode编号:U+832C 五笔86/98: ADHF
基本字义解释
● 茬chá ㄔㄚˊ
◎ 庄稼收割后余留在地里的短茎和根:茬子。麦茬。
◎ 同一块田地上庄稼种植或收割的次数:头茬。
◎ 短而硬的头发、胡子:胡茬子。
英文翻译
harvest
详细字义解释
◎ 茬 茌 chá
〈名词〉
(1) (形声。从艸,在声。( chí)本义:草茂盛的样子)
(2) 栽培植物(如麦子、玉米、苜蓿、豆或草)收割后余留的残株。如:麦茬
(3) [量]∶指在同一块地上,农作物种植或生长的次数。如:这块地里一年种几茬
(4) 一批,一组[人或事物]。如:又一茬新人成长起来了
康熙字典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茬 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6
【韻會】仕之切,音馳。【說文】草貌。 又地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東郡茬平。【應劭註】在茬之平地者也。 又【廣韻】側持切,音湽。義同。 又姓。見【集韻】。 又鋤加切,音槎。斫木。【魯語】山不茬蘖。字从艸。◎按茬字,《後漢書》《水經注》皆从仕,宋祁曰:當作荏,今茌茬荏𠀤存。茬字从艸作。
说文解字
【卷一】【艸部】茬
艸皃。从艸在聲。濟北有茬平縣。仕甾切